我出生在豫北平原的一个小县城。春风拂过,老屋前的麦田便翻涌成金色的海浪。离老屋约莫三里地,就是火车进出站的地方。一节节绿皮车厢,哐当哐当,一路陪伴着我的童年。
农忙时节的垄沟旁,是我的瞭望台。我总痴痴地数着绿皮车厢,翘首等待在邻省求学的大姐归来。她那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,藏着专属我的惊喜——沾着煤灰的油纸包里,是我魂牵梦绕的奶糖和小熊饼干,还有她讲述的外面的世界。
母亲看我蹲久了,便会扬声呵斥,“有本事也考出去!”
十九岁那年,攥着一张硬座票,我亦成为“哐当哐当”旅途的主角。彻夜颠簸,窗外的世界如同不断切换的胶片,平原渐渐隆起为丘陵,麦田融化为奔流的江河。当列车员高喊“九江站”时,车窗上映出的,不正是当年麦田垄沟旁那个少年吗?那一刻,童年与青春在绿皮车上无声地重合。
此后经年,时光飞逝如窗外变换的风景。2018年冬,我加入中铁十四局西安项目。呼啸而过的“复兴号”如银龙掠影,眨眼间便能穿越秦岭一号隧道,略过朱鹮起舞的洋县,当日便能赏玩巴山蜀水,品尝蓉城的火锅浓香——儿时的漫长旅途,竟被压缩在朝发夕至里。
那一刻,我真正理解了“逢山凿路、遇水架桥”的分量。这不仅是前辈们留下的钢铁脊梁,更是赋予我们这代人以速度重塑山河的力量!
2021年末,我转战南玉铁路项目。南国的烈日与喀斯特地貌的奇崛相映成趣。邕江大桥上,复兴号飞越东西两岸,满载着柳州的螺蛳粉和茉莉花香一路呼啸,驶向玉林。
南玉铁路正式通车时,我们受邀乘坐首班列车。车厢里,同事们兴奋地举起手机,想要定格这历史性的瞬间,镜头却在列车的轰鸣与内心的激荡中微微震颤。我仿佛看见大姐帆布包里的油纸簌簌抖落了晶莹的糖霜,听见母亲站在金黄的麦浪里向着远去的列车用力挥手呼唤,望见无数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——童年的我、求学路上的我、烈日下挥汗的我,甚至千千万万个走出麦田的身影,他们沿着一条条贯通大地、搏动不息的钢铁动脉,正驶向更加辽阔的未来……(赵旭东)